你是鳥,就不要在水裡當魚

最後更新時間: 2024 年 1 月 2 日

你是鳥,就不要在水裡當魚

你被說過「三分鐘熱度」嗎?

沒有任何情緒起伏,只是輕輕的一句話。

卻可以一秒抽乾所有力氣,讓你開始自我懷疑。

這句話帶來的批判力道太大了。

在傳統社會的價值觀下,不用多說什麼,我們就可以腦補接下來聽到的內容。

「我是不是不應該這麼快放棄?」

「繼續做下去才對。」

「沒錯,我上次也是這樣⋯⋯」

就像有人拿著大聲公,在腦海一直喊。

每當你想換另外一件事學、換另外一份工作、換別的興趣玩玩。

這句話就會出現。

但你有沒有想過——

從頭到尾這都是你。

這本來就是你。

唯一的錯誤只是放錯位置,加上看不到「盡頭」。

就跟著相信了。

一邊懷疑「這有什麼用」,一邊停下腳步。

▎特質沒有對錯,換個地方就能看見答案

可能是我把這項特質用得比較正向,就算是 G 中心空白帶有 1 號閘門,也不太常聽到「三分鐘熱度」這個形容。

但這不代表不會面對換工作的質疑。

只是我從中找到我要的,就會勇往直前。不管是堅定留下,或離開。

(速度閃電到我朋友都頭痛的那種,她們現在很怕從我口中講出「想要辭職」這句話 XD )

過程中,我一直對「無法深入精通一項能力」耿耿於懷。

後來發現,對我來說這才是必須的。

想要深度,就沒有廣度。

糾結在鑽研我已經不想做的事情,就沒有機會探索其他領域。

沒有足夠的跨領域經驗,就沒辦法結合不相干的事情,看見那個「概念」,創造新的架構,帶來屬於我的解釋。

我就沒有其他事情可以做了。

▎這是禮物,不是錯誤

我是怎麼意識到「三分鐘熱度」的特質也很珍貴呢?

在我的世界裡,平常很自然的學東學西。

某天聽到一個在公司工作 8 年以上的資深前輩感嘆,佩服我總是學很多新的東西,覺得可以這樣瘋狂學習很不可思議。

只有一個人講的時候,我沒感覺。

後來兩個、三個,從不同人的口中聽到類似的評價,才突然發現「這件事在他們眼中真的很厲害」。

開始相信這是一種價值。

(情境大概是他們發現我會他們不會用的電腦功能,或是可以用其他方式快速解決原本要花很久時間,才能做好的事情。)

▎魚會游泳,鳥會飛

超級守舊派 vs 求新求變的人,

只是「魚會游泳,鳥會飛」的差別而已。

不喜歡變化、抗拒學新的東西,是一種守舊的特質與習性。

工作一個就做到底,不想換,或者不傾向特別要換的人(例如前輩可以做 8 年以上)。

以我的角度來說,會覺得很厲害。

因為我知道自己做不到。

然而同樣的,對那些一份工作待 10 年以上的人來說,也覺得我的多元學習和適應力很不可思議。

他們沒辦法往外延伸觸角,喜歡的就是原本的地方。

這是他們的特質。

我們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世界。

因為我沒辦法做到他們那樣,就會覺得自己是不是太容易換,以及無法深入精通一項能力是很大的問題。

當我真正認出自己後,就發現只是我們的特質不一樣而已。

而之前我總是把自己放錯環境去比較,才會產生這些焦慮與困惑。

(後來發現走不掉的人其實很羨慕我,這又是另一個有趣的故事了。)

假設他們是在水裡游泳的魚,我是會飛的鳥。

之前我讓自己待在水裡,從魚的角度去看世界——那不溺死才怪。

直到有一天,我知道自己應該待在天空,才學會展開翅膀,飛向自己的世界。

真正認識自己,就是這樣而已。

▎你是鳥,就不要在水裡當魚

世界不能只有一種人。

每種特質都有存在的理由。

你要做的是離開不屬於自己的地方,站到適合你的位置上。

特質沒有對錯,錯的是位置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本文目錄
返回頂端